【喜迎党代会·学院发展巡礼】
文学院·汉语言文学专业
学院简介
学院定位:云南省师范类语文教育与人才培养重镇,云南省语言文字研究示范基地,全国聂耳和国歌研究高地。
育人平台:目前,学院建有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等5个省级育人平台,玉溪市聂耳和国歌研究会等7个市级育人平台。
工作体系:已形成“123456”高质量发展体系。
专业概况
汉语言文学专业自1978年开办中文科以来,2000年升格为本科,2004年为校级首批重点专业,2017年云南省内本科第一批次录取专业,2020年云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C类专业,2022年被列为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、云南省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。
目前学生人数479人,教师人数37人,生师比:13:1。教师中有教授5人,副教授12人,讲师19人,其他1人;博士20人,硕士14人,学士3人。教师获云南省高校教师创新大赛一等奖,云南省青年学术演讲大赛一二三等奖。近三年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项,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项,云南省高等项目思政精品项目2项。
建有九畹影视实训室、嘉木茶艺实训室、西南联大书屋、红塔书屋、演讲朗诵综合实训室、书法实训室、师范教育技能实训等。专业教学环境与硬件设施省内同类专业一流。
专业建设成效
(一)坚持立德树人,持续讲好聂耳和国歌故事,构建系列化“践行师德”养成体系。
讲好聂耳和国歌故事成果丰硕,已形成“五个一”标志性成果:一个揭榜挂帅项目,一本主题出版图书,一堂全网置顶课程,一篇《光明日报》文章,一支故事宣讲团队。开展浸润式教育,编选《诵读选本》,已在学习强国平台发送20个师生作品。
(二)转变教育理念,重塑师范教育人才培养体系。
探索“书院+学院”育人模式,建构师生发展共同体。以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三个理念为纲,修订人才培养方案,通过改变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、评价方式,实现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,解决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教师“只管上课,不关心结果”的问题。开设红塔实验班,探索分层教学新模式。2019级红塔实验班荣获全国活力团支部。按照“师德引领、目标驱动、赛练交融、社会互动、文化传承”的原则,进行社团改革,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深度融合和学生从教能力常态化。学生第一党支部荣获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”培育创建单位。
(三)聚焦核心素养,实现毕业要求全面达成
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,紧扣“五个度”,开展文学教育,成立云南省首家驻校诗人工作站,举办“首届红塔文学周”,举办“红塔诗话”10期。开展语言文字教育,获国家社科基金6项,教育部、国家语委项目8项,省级项目9项科研反哺教学,产出一大批成果。开展语文教育,承办第二届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(语文)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第17届学术年会。
(四)加强协同育人,创建语文教育育人共同体,提高学生从教能力。
建构“三位一体协同育人”培养机制,与中学开展联合教研,搭建名师共同体,成立5个语文名师工作坊,与市教育学会联合举办四届卓越语文教师人才培养研讨会,《构建育人共同体,助力玉溪中小学讲好聂耳和国歌故事的创新与实践》已进入云南省基础教育成果奖终审。
(五)坚持产出导向,服务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,实现“专业自足”转向需求导向。
学生荣获一大批奖项,云南省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,获一等奖3人,二等奖1人。云南省语文课程教学竞赛,获初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。云南省诗词讲解大赛,一等奖十有其四。学生出版《成长小说与中学美育德育教育》。英语四六级过关率、教师资格证过关率稳居全省前列。
专业建设愿景
继续实现认证的常态化、持续化和实效性。围绕《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》,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。